-
沭陽縣卉春園林綠化有限公司
聯系人:秦經理
聯系電話:18800615028
地址:沭陽縣顏集鎮沙愚村
-
臘梅
(臘梅)
臘梅,又名:蠟梅,別名金梅、蠟花、蠟梅花、蠟木、麻木紫、石涼茶、唐梅、香梅,拉丁文名;Chimonanthus praecox (Linn.) Link,蠟梅科、蠟梅屬植物。落葉叢生灌木,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,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臘梅文化。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臘梅為寒梅,有“知訪寒梅過野塘”詩句?!兑κ蠚堈Z》又稱梅為寒客。它也因為在冬天開放而被稱作冬梅。蠟梅花開春前,為百花之先,特別是虎蹄梅,農歷十月即放花,故人稱早梅。臘梅先花后葉,花與葉不相見,臘梅花開之時枝干枯瘦,故又名干枝梅。臘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,欲賞臘梅,待雪后,踏雪而至,故又名雪梅。又因臘梅花入冬初放,冬盡而結實,伴著冬天,故又名冬梅。
臘梅-狗英 [1]
落葉
灌木,高達4米;常叢生。葉對生,紙質,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全緣,芽具多數覆瓦狀鱗片。幼枝四方形,老枝近圓柱形,灰褐色,無毛或被疏微毛,有皮孔;鱗芽通常著生于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,芽鱗片近圓形,覆瓦狀排列,外面被短柔毛。葉紙質至近革質,卵圓形、橢圓形、有時長圓狀披針形,長5~25厘米,寬2~8厘米,頂端急尖至漸尖,有時具尾尖,基部急尖至圓形;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?;ㄖ诘诙晟l葉腋內,先花后葉,芳香,直徑2~4厘米;花被片圓形、長圓形、倒卵形、橢圓形或匙形,長5~20毫米,寬5~15毫米,無毛,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,基部有爪;雄蕊長4毫米,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,花藥向內彎,無毛,藥隔頂端短尖,退化雄蕊長3毫米;心皮基部被疏硬毛,花柱長達子房3倍,基部被毛。果托近木質化,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2~5厘米,直徑1~2.5厘米,口部收縮,并具有鉆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。冬末先葉開花,花單生于
一年生枝條葉腋,有短柄及杯狀
花托,花被多片呈螺旋狀排列,黃色,帶蠟質,有濃
芳香?;ㄆ?1月至翌年3月,
瘦果多數,果期4~11月。
人工種植
臘梅繁殖一般以嫁接為主,分株,播種、扦插、壓條也可。嫁接以
切接為主,也可采用
靠接和
芽接。切接多在3~4月進行,當葉芽萌動有麥粒大小時嫁接最易成活。如芽發得過大,接后很難成活。切接前一個月,就要從壯齡母樹上,選粗壯而又較長的一年生枝,截去頂梢,使養分集中到枝的中段,則有利于嫁接成活。接穗長約6~7厘米,砧木可用狗蠅臘梅或用4~5年生蠟梅實生苗。砧木切口可略長,深達木質部為宜,扎縛后的切口要涂以泥漿,然后壅土封起。接后約一個月,即可扒開封土檢查成活。用切接法繁殖的臘梅,生長旺盛,當年可高達40~60厘米??拷臃敝扯嘣?月份前后進行,砧木多用數年生臘梅實生苗。先把砧木苗上盆培養成活,把它們搬至用作接穗的母枝附近,選擇母枝上和砧木苗粗細相當的枝條,在適當部位削成梭形切口,長約3~5厘米,深達木質部。削口要平展,砧木和接穗的削口長短和大小要一致,然后把它們靠在一起,使四周的形成層相互對齊,用塑料帶自下而上緊密綁扎在一起。嫁接成活后先自接口下面將接穗剪斷,再把切口上面的砧木枝梢剪掉即成。芽接繁殖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好,臘梅芽接須選用第一年生長枝條上的隱芽,其成活率高于當年生枝條上的新芽,可采取“V”字形嫁接法。
砧木繁殖
(1)分株繁殖。葉芽剛萌動時進行。先于前1年底在離地面20—30厘米處,將準備分株的臘梅枝條全部截頂。分株時在母株四周將土掏出,用刀按每叢2—3根莖桿劈開,移出另栽,原處留2—3根粗大壯實的莖桿不動,分栽的臘梅苗采用60厘米×50厘米株行距進行栽植。培養2—3年后出圃或再進行分株繁殖。
(2)播種繁殖。7—8月采收變黃的壇形果托,取出種子干藏,翌春播種,播種前用60℃溫水浸泡12—24小時,播種時先整好苗圃地,點播,或開溝條播,覆土厚度4—5厘米。注意澆水、除草,每隔20—30天施清淡薄肥一次;苗期注意排水防澇。播種苗經過3—4年培養,作為砧木使用。
嫁接方法
一般以狗芽臘梅做砧木,素心臘梅、馨口臘梅等優良品種做接穗。
(1)切接
3—4月份,當葉芽萌動約麥粒大小時進行,在切接一個月前,從良種臘梅壯齡樹上,選粗壯較長的一年生枝條,截去頂梢。嫁接時將接穗剪成6—7厘米長,在接穗下芽的背面1厘米處斜切一刀,削掉2/3的木質部,斜面長3—5厘米,要求斜面光滑、平直。再在斜面的背面削1厘米長的斜面呈楔形,接穗上保留1—2對芽,削成楔形,稍露出木質部。砧木用2—3年生的狗牙臘梅,也可用4—5年生的臘梅實生苗。在離地面3—5厘米處剪除砧木,選皮厚、光滑的地方把砧木削平,再在皮層內略帶木質部垂直切3—4厘米。把接穗的長斜面對準砧木的木質部處插入,使接穗斜面兩邊的形成層和砧木切口兩邊形成層對準靠緊。接后綁扎好,在接口處涂上泥漿,用疏松濕潤的細土將接穗封住即可。
(2)腹接
采用當年生枝條作為接穗,帶有2—3對芽,長度為8—10厘米,在莖粗1.5—2厘米的砧木上準備嫁接的部位用刀斜切一切口,深達砧木粗度的1/3,切口長2—3厘米,將接穗小段頂芽一側的莖部斜向削一削面,削面長度與砧木切口長度相等,在此削面背面再削1厘米長的小斜面,然后用手輕輕推開砧木,將接穗插入,使長削面緊貼砧木木質部,兩個形成層對準,最后用塑料條緊綁接口即可。
(3)嫁接苗的管理
當嫁接成活的接穗長出6片葉片左右時及時摘心,促其增粗、萌發側枝,形成樹冠和開花枝。培育具有較高主干的植株時,等到第二年砧木與接穗生長牢固后,利用其新萌發的枝芽培育主干。春季切接成活的植株,在初夏“松綁”,將綁縛用的塑料薄膜松開,但不可完全去掉;夏季腹接成活的植株,在翌年初夏“松綁”,用鋒利的小刀在塑料膜上輕輕縱向劃一刀,使塑料膜松動即可。
露地栽植
選擇土層深厚、避風向陽、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,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。小苗采取30厘米×5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;2—3年生的中等苗按50厘米×55厘米株行距栽植。庭園內定植的大苗樹穴直徑60—70厘米,穴深40—50厘米;穴底填放腐熟的廄肥、豆餅等作基肥,在基肥上覆蓋一層土后,再將帶有土球的臘梅植株放入,填土,踩實,澆水。
盆栽
選擇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做培養土,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墊一層石礫,在每年的初冬選擇花蕾飽滿的小株,帶土掘起,植于盆中,開花后即可陳列觀賞。平時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護。
澆水
平時澆水以維持土壤半墑狀態為佳,雨季注意排水,防止土壤積水。干旱季節及時補充水分,開花期間,土壤保持適度干旱,不宜澆水過多。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,盆土不干不澆;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,水量視盆土干濕情況控制。
施肥
每年花謝后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;春季新葉萌發后至6月的生長季節,每10—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;7—8月的花芽分化期,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;秋后再施一次有機肥。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時澆水、松土,以保持土壤疏松,花期不要施肥。
盆栽臘梅,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,春季要施展葉肥,每隔2—3年翻盆換土一次,在春季花謝后進行,同時換掉1/3的盆土。
整形
(1)喬木狀樹形。在幼苗期選留一枝粗壯的枝條,不進行摘心培養成主干。當主干達到預期的高度后再行摘心,促使分枝。當分枝長到25厘米后再次摘心,使其形成樹冠,隨時剪除基部萌發的枝條。
(2)叢狀樹形或盆栽。幼苗期即行摘心,促其分枝。冠叢形成后,在休眠期對壯枝剪去嫩梢,對弱枝留基部2—3個芽進行短截,同時清除冠叢內膛細枝、病枯枝、亂形枝。對當年的新枝在6月上中旬進行一次摘心。園藝造型一般萌芽時動刀折整枝干,使之形成基本骨架。至5—6月份可用手扭折新枝?;径ㄐ秃?,還要經常修剪,保持既定型式。
臘梅
修剪
(1)生長季抹芽、摘心。臘梅葉芽萌發5厘米左右時,抹除密集、內向、貼近地面的多余嫩芽。在5—6月旺盛生長期,當主枝長40厘米以上,側枝30厘米以上時進行摘心,促生分枝。在雨季,及時剪去雜枝、無用枝、亂形枝、擋風遮光枝。
(2)花前修剪。在落葉后花芽膨大前,對長枝在花芽上多留一對葉芽,剪去上部無花芽部分,疏去枯枝、病蟲枝、過弱枝及密集、徒長的無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根孽。要小心操作,避免碰掉花芽。
(3)花后補剪。疏去衰老枝、枯枝、過密枝及徒長枝等,回縮衰弱的主枝或枝組。對過高、過長、過強的主枝,可在較大的中庸斜生枝處回縮,以弱枝帶頭,控制枝高、枝長和枝勢。短截一年生枝,主枝延長枝剪留30—40厘米,其他較強的枝留10—20厘米,弱枝留一對芽或疏除?;ㄖx后及時摘去殘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