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目
-
傘形目
-
科
-
五加科
-
族
-
多蕊木族
-
屬
-
八角金盤屬
-
種
-
八角金盤
-
命名者及年代
(Thunb.) Decne. et Planch.,1854
八角金盤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5m。莖光滑無刺。葉柄長10-30cm;葉片大,革質,近圓形,直徑12-30cm,掌狀7-9深裂,裂片長橢圓狀卵形,先端短漸尖,基部心形,邊緣有疏離粗鋸齒,上表面暗亮綠以,下面色較淺,有粒狀突起,邊緣有時呈金黃色;側脈搏在兩面隆起,網脈在下面稍顯著。
圓錐花序頂生,長20-40cm;傘形花序直徑3-5cm,花序軸被褐色絨毛;花萼近全緣,無毛;花瓣5,卵狀三角形,長2.5-3mm,黃白色,無毛;雄蕊5,花絲與花瓣等長;子房下位,5室,每室有1胚球;花柱5,分離;花盤凸起半圓形。
果實近球形,直徑5mm,熟時黑色?;ㄆ?0-11月,果熟期翌年4月。
喜濕暖濕潤的氣候,耐陰,不耐干旱,有一定耐寒力。宜種植有排水良好和濕潤的砂質壤土中。
原產于日本南部,中國華北、華東及云南昆明庭園。
繁殖方法
用扦插、播種和分株繁殖。 [4]
扦插繁殖
通常多采用扦插繁殖,春播于第年3-4月,秋插在8月,選二年生硬枝,剪成15cm長的插穗,斜插入沙床2/3,保濕,并用塑料拱棚封閉,遮蔭。夏季5-7月用嫩枝扦插,保持溫度及遮蔭,并適當通風,生根后拆去拱棚,保留蔭棚。播種,4月采種,堆放后熟,洗凈種子,陰干即可播種或拌沙層積,放地窖內貯藏,翌春播各。播后蓋草保濕,1個月左右發芽出土,去草后噴水保濕,秋后防寒,留床1年便可移栽。分株,春季發芽前,挖取成苗根部萌蘗苗,帶土移栽。 [3]
播種繁殖
播種繁殖在4月下旬采收種子,采后堆放后熟,水洗凈種,隨采隨播,種子平均發芽率為26.3%,發芽率較低,由此,隨采隨播不是八角金盤理想的播種方式。因為八角金盤果實為漿果,種子含水量較
八角金盤
高,而且有一層黏液附著在剛洗干凈的種子表面,妨礙氧氣進入種子內部,造成種子缺氧,而且容易使種子發生霉變,導致種子發芽率下降;而經過陰干的種子恰好克服了這些缺點,種子陰干5、15、25d后種子平均發芽率分別為60.0%、75.3%、51.0%,種子發芽率較隨采隨播分別提高了33.7%、49%和24.7%,如不能當年播種,自然干藏的種子發芽率為18.5%,冰箱干藏的種子發芽率為48.7%,冰箱干藏的種子發芽率較自然干藏的種子發芽率提高了30.2%;說明八角金盤的種子經過冰箱干藏后能夠相對地延長其壽命,而且對于提高種子發芽率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。播前應先搭好蔭棚,播后1個月左右發芽出土,及時揭草,保持床土濕潤,入冬幼苗需防旱,留床一年或分栽,培育地選擇有庇陰而濕潤之處的曠地栽培,需搭蔭棚;在3~4月帶泥球移植。
分株
結合春季換盆進行,將長滿盆的植株從盆內倒出,修剪生長不良的根系,然后把原植株叢切分成數叢或數株,栽植到大小合適的盆中,放置于通風陰涼處養護,2~3周即可轉入正常管理。分株繁殖要隨分隨種,以提高成活率。
田間管理
幼苗移栽在3-4月進行,栽后搭設蔭棚,并保濕,每年追施肥4-5次。地栽設暖棚越冬。
施肥澆水
4-10月為八角金盤的旺盛生長期,可每2周左右施1次薄液肥,10月以后停止施肥。在夏秋高溫季節,要勤澆水,并注意向葉面和周圍空間噴水,以提高空氣濕度。10月份以后控制澆水。 [5]
光照溫度
八角金盤性喜冷涼環境,生長適溫約在10~25℃,屬于半陰性植物,忌強日照。溫室栽培,冬季要多照陽光,春夏秋三季應遮光60%以上,如夏季短時間陽光直射,也可能發生日燒病。長期光照不足,則葉片會變細小。4月份出室后,要放在蔭棚或樹蔭下養護。八角金盤在白天18~20℃,夜間10~12℃的室內生長良好。長時間的高溫,葉片變薄而大,易下垂。越冬溫度應保持在7℃以上。 [5]
翻土換盆
每1~2年翻土換盆1次,一般在3-4月進行。翻土換盆時,盆底要放入基肥。盆土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2份,加河沙或珍珠巖1份配成,也可用細沙栽培。 [5]
病蟲防治
主要病害有煙煤病、葉斑病和黃化病,在養護時要加強水肥管理和通風透光,特別是冬季,一定要注意開窗通風。如有病害發生,煙煤病要及時用干凈的棉布將煤污擦去,并噴施百菌清等殺菌藥進行防治;葉斑病多發于夏季,如有發生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等藥劑進行防治;黃化病可用硫酸亞鐵水進行葉面噴施來防治。主要的蟲害有蚜蟲、介殼蟲和紅蜘蛛,如有發生可用速介殺防治介殼蟲,用鏟蚜防治蚜蟲,用三氯殺螨醇防治紅蜘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