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白楊派 Sect.Leuce 樹皮?;野咨?,平滑,老樹基部粗糙。葉被絨毛,或長
枝葉下面被毛,短枝葉被絨毛或無毛。苞片條狀分裂,裂片邊緣有長毛。果長橢圓形,2裂。白楊派中除
毛白楊之外,有
銀白楊、
山楊、
河北楊、
響葉楊、
響毛楊、
三倍體毛白楊、84k楊。鄢陵栽培較多的有:
①三倍體毛白楊 其生物學特性與二倍體毛白楊相似,只是在
生長量上比二倍體毛白楊快,抗性比二倍體強,材質比二倍體優良。
②84k楊 84k楊是韓國選育的銀白楊x腺毛楊的一個雜種無性系。樹體高大挺拔,樹形美觀,樹干光滑,皮青灰色,芽緊貼樹干。葉片圓,正面深綠色,背面密被白絨毛,后逐漸脫落。它是雄性無性系,沒有,“飛絮”,不會污染環境。
生根容易,苗期與幼樹生長快,材質好,抗風能力及抗性強。
(2)大葉楊派 Sect.Leucoides 樹皮呈片狀開裂,粗糙。芽圓錐形,微有粘質,光滑。短枝與長枝葉近圓形,基部心形或深心形;葉柄僅先端微扁?;ūP深裂,宿存;雄蕊12-40,花藥長橢圓形,具細尖;子房具柔毛,花柱較長,柱頭2-3裂。
蒴果具毛,2-3(4)瓣裂。
本組我國產5種,3變型
。
白楊
(3)青楊派 Sect.Tacamahaca樹皮縱裂。芽大,富有粘質,有強烈的香味。葉上面綠色,下面通常白色,長短枝葉形狀不同,基部楔形、圓形至淺心形,邊緣不具半透明狹邊;葉柄圓形或近四棱形,有溝槽,長短不等。雄蕊8-60,花藥長橢圓形至球形;柱頭2-4裂;花柱短或無。蒴果2-4 (5)瓣裂,花盤宿存。
本組我國產和引種的計37種(1雜交種),29變種,11變型。
①
小葉楊P.simonii 幼樹皮灰綠色,老時暗灰色,縱裂。幼樹小枝及嫩枝有棱,老樹小枝圓,無毛。芽細長,先端長尖。葉菱狀卵形、菱狀橢圓或菱狀倒卵形,長3-12厘米,寬2-8厘米。葉柄圓,具有耐寒、耐早、抗風等特性。
②
冬瓜楊 P.purdomii 河南稱
大葉楊。樹皮褐色,片狀剝裂,無毛。芽無毛,萌
枝葉長卵形,長達25厘米,寬15厘米;短枝葉卵形或寬卵形,長7-14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或近心形。
(4)
黑楊派 Sect.Aegeiros 樹皮縱裂。芽富有粘質。葉通常為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,先端長漸尖,基部截形或闊楔形,邊緣具圓鋸齒,并有透明窄邊,兩面皆為綠色,均有氣孔。雄蕊15-30,花藥近球形或橢圓形,柱頭2,無花柱。蒴果2-4瓣裂,花盤宿存。
本組我國產和引種的計8種(4雜交種),5變種,10栽培變種。
鄢陵栽培的主要有:
①
沙蘭楊 P.x euramericana 樹冠寬闊,
圓錐形,側枝稀疏,近輪生;樹皮灰白至
白楊樹風景(19張)
灰褐色,基部淺裂。長枝及萌枝具棱,灰綠至灰白色,短枝黃褐色。芽三角狀圓錐形,短
枝葉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,長8-ll厘米,寬6-9厘米。
②107楊 歐美楊雜交種,
起源于
意大利,1984年引入
中國。樹干高大通直,樹皮灰色較粗,分枝角度小,樹冠窄,側枝細,葉片小而密,滿冠,雌株。具有生長快、抗寒、抗病蟲等優點。
③108楊
美洲黑楊與歐洲黑楊的人工雜交種,起源于意大利,1984年引入中國。樹干通直,
尖削度小,窄冠,系雌株。速生,抗風能力強,較抗病蟲,材質優良,耐干旱、低溫。與107楊相比,
生長量相似,但更為抗寒。
(5)
胡楊派 Sect.Taranga 芽無粘質,有毛。葉形多變化,兩面同為灰藍色,僅下面有氣孔;葉柄圓?;ūP膜質,淺或深裂,具尖齒,早落;雄蕊15-35,花藥長,先端具細尖;子房長卵形,柱頭極大,3-4 裂;苞匙形,膜質,近白色,先端淡紫色。蒴果長,有柄,3 (2)瓣裂。本組我國產2種。
生長環境
強陽性樹種。喜溫涼、
濕潤氣候。在
早春晝夜溫差比較大的地方,樹皮常
凍裂,俗稱“破
肚子病”。在
暖熱多雨氣候下,易受病蟲危害,生長不良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深厚肥沃、濕潤壤土或
沙壤土上生長很快。在干旱
瘠薄、低洼積水的
鹽堿地及沙荒地上生長不良,病
蟲害嚴重,易形成“小老樹”。稍耐鹽堿,大樹耐水濕,深根性,根系發達,根際萌蘗性強,生長較快,耐
煙塵,抗污染。壽命是
楊屬中最長的樹種,壽命長達200年。
原產中國,分布廣,北起中國遼寧南部、內蒙古,南至長江流域,以黃河中下游為適生區。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,多生于低山平原土層深厚的地方,昆明附近海拔1900米的溝堤旁有大樹,生長良好。
繁殖方法
播種:宜在果熟后立即采種,種子千粒重0.45克,發芽率約96%。播種前要細致整地,撒播,覆土0.5厘米,播后鎮壓。1年生苗平均高62.6厘米,地徑0.35-1厘米。
【
整地】:選用秋季深翻25-30厘米的機耕地,每畝施基肥3000千克以上,翌春再細耕做
畦。畦面做到碎、平、凈。畦塊整齊劃一,打埂要堅實,便于灌水。用覆蓋地膜扦插,更能提高成苗率。
【
采苗與插穗】:應選用一年生無病蟲害、生長健壯的
平茬苗稈作插穗。穗粗0.5-3厘米,長14-17厘米,具有3-5個健壯芽。切條要上切口平齊,下切口成馬蹄形,切口勿劈裂。切好的插穗要立即貯藏好,并減少陽光直射和避免
風干。
【扦插】:以春季扦插為宜。苗圃地扦插按行距60厘米拉線,然后用扦插錐或鐵鍬順線將土撬松即可扦插。插穗與地面成45度的夾角,地上部分露出1-2個芽,每畝扦插6000株。育林地每畝應控制栽植密度在450株左右,行距1-6米,株距1米,扦插前將插穗用清水浸泡一晝夜。無論干插或濕插,都必須使插穗幼苗朝上而不允許倒插,并保持芽部與地面平齊,不同粗細的插穗應分床扦插。
【澆水】:扦插后采用小水浸灌法灌足。第二次澆水前要將沖壞地埂修復好,以利存水,之后每周1次,連澆3遍。澆第四次要相隔2周并結合苗木定植再澆,以后每隔10-15天澆水一次。9月灌足水后不再澆水。
【松土除草】:扦插澆水2-3次后,進行一次淺松土,深度4厘米。第二次松土在第五次澆水后,土壤合墑時進行,深度5厘米。按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的原則清除地里所有雜草,全年松土除草4-5次。
【摘芽】:應在側枝木質化前時摘芽。